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尚玉的博客
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心灵洁净谓之高,品德常修可媲玉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新闻职业、中共党员、大专文化。始终坚信:人的精神动力往往产生于对生活所持的态度,学识的渊博并非完全取决于科班名校,而在于长期地努力和积累。 从学校到农民、打工、军人、经商,再由机关单位受聘山东菏泽新闻学院《记者摇篮》报编辑部(副总编)。从事文字写作30余载,虽频失意于仕途,但坚守初衷,崇尚文学艺术,能以浅文的默化换取人们心灵的自慰与醒悟,虽劳心而费力,将一生无悔!

《中国当代散文100家》【原创】养在“深闺”人未识  

2009-06-12 07:03:57|  分类: 原创散文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文/冬虫夏草

“天生丽质难自弃,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这是人们对河南省睢县“北湖”(原名凤凰湖)风景区的最好形容。盛夏的六月高考在即,我被山东菏泽新闻学院委派到此地进行考察。

 从商丘古城坐汽车到西南62公里的睢县,有一处空阔无边,风清水淡,杨柳垂岸的淡水湖映入眼帘。那清新的空气裹挟着微波荡漾的湖水直奔视野,使人顿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。湖岸四周一排排整齐而新潮的建筑群,让人仿佛到了风景秀丽的水乡江南。因我公务在身,无暇留恋和游览这眼前的美景,只有晚间回到住处,通过各种渠道收集、查阅有关此地资料记载。 

  在中国,人所共知的有杭州西湖,嘉兴南湖,湖北的鄱阳湖、武汉东湖、南京莫愁湖……并各有佳话无数,惟有河南商丘睢县的北湖却知者甚少。她座落在豫东平原的一马平川上。位于河南东部的睢县,商丘市最为古老的县之一,历史悠久物华天宝,是河南省文化名城。该湖现有湖水面积5000多亩,是东起微山湖(江苏徐州)西到西安沿陇海线两侧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,就水面而言,要比北京的昆明湖大1000亩,是南京莫愁湖的3倍,相当于杭州西湖的一半,台湾日月潭的三分之二,面积在全国四大名湖中位居第三。是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一颗明珠。为省级旅游景区和国家“3A”级旅游景点。

  资料记载,历代文人墨客曾在此写下壮丽的篇章。清代吴淇曾有“十里西湖浮碧波,垂扬两岸系鱼世”的佳句,描写了该县城湖景色之妙。还有清中期名誉中原的诗人王祖恢“咏襄陵”中写道:“画阁疏帘一水中,坳榆飞英雨兼风。野人不识珊瑚炔,霜落团团棘枣红”。从这些诗句中可以反映出襄陵周围的环境优美程度。北宋文豪苏东坡左迁岭南黄州时,途径襄邑,夜宿乾明寺挥毫书写了《洞庭春色赋》和《中山杨醪赋》,赋中“觉天刑之可逃”的词句抒发了作者获罪南迁途中暂时忘却忧愤的心情。这幅字因书写遒劲、笔法纯熟,被誉为“峨眉遗墨之冠”。作品现存于沈阳故宫博物院,是书法作品中的瑰宝。苏东坡之后的著名诗人陈与义乘船由汴京南下时,又写下《夜泊乾明寺》七绝一首:“两岸飞花照船红,百城榆堤半日风。卧看满天云不动,不知我与云俱东。”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。

  据考证,睢县此湖原是明代睢州的旧城遗址,崇宁年间所筑。此湖景区历史文化遗迹众多,最著名的有“春秋五霸”之一的宋襄公陵墓(公元前638年,宋襄公率兵与楚兵作战泓水,因伤重不治死于睢州,葬于此)、吕祖庙、宋襄公望母台、甘菊泉、桃花洞、苏轼留墨处、汤斌读书处等。景区内有著名的北湖牌坊,北湖公园游乐中心、文化长廊、水幕电影、铁三赛主题雕塑,铁人广场,荷花池、锦鲤池,垂钓苑,骆驼岭,五号卫星湖等。 

  北湖水质洁净,平均水深2.2米,最大水深3.9米。湖中岛屿兀立(有辰阳岛、凤鸣岛、桃花岛),似几块翠玉点缀于万倾碧波之中,岛屿上的驼岗高5米,四周湖水环绕,别有洞天;岗上青草绿树,荫翳蔽日,苍翠宜人。尤其是湖心沙滩浴场,更能给人带来大海的体验。凤鸣岛上的花园,一年四季红艳欲流,苍翠欲滴,垂柳婆沙,碧桃惹人。湖岸四周,倘若执杆垂钓,会使人怡然忘返…… 

  历史上的睢州深受黄河水害,每次的黄河水患,城外淤积增高,年复一年,城内城外,高差逐年加大。明崇祯15年,李自成扒开黄河堤,狂流南奔,睢州城水满,迁至旧城南关(今城)以城墙为湖堤,其独特的形成增添了传奇色彩。 

北湖景区国家体委曾于1994—1996年连续三次在此成功举办了河南青少年划艇运动,全国青年皮划艇训练基地。当地正以赛事为主题的“铁人精神”、“体育精神”,鼓舞着全县80万人民铆足了劲,全力托起一颗“中原明珠”。然而,笔者却看到北湖南岸那简陋狭窄的汽车站、旧城区街道坑洼不平又缺少整洁的路况,于此形成了一曲极不协调的音符,北湖景区四围这一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,亟待全面地开发和利用!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40)| 评论(8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