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尚玉的博客
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心灵洁净谓之高,品德常修可媲玉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新闻职业、中共党员、大专文化。始终坚信:人的精神动力往往产生于对生活所持的态度,学识的渊博并非完全取决于科班名校,而在于长期地努力和积累。 从学校到农民、打工、军人、经商,再由机关单位受聘山东菏泽新闻学院《记者摇篮》报编辑部(副总编)。从事文字写作30余载,虽频失意于仕途,但坚守初衷,崇尚文学艺术,能以浅文的默化换取人们心灵的自慰与醒悟,虽劳心而费力,将一生无悔!

【原创】人生坎坷写作路(之七)  

2014-08-13 11:43:41|  分类: 原创报告文学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生活“插曲”

 

1993年的秋季人们难以忘记,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降临菏泽大地。由于河道多年淤积缺少疏通治理,充填阻塞等因素,又遭上游洪水,造成排水不畅,致使黄河滩区沿线农田村庄受淹,无法秋种,菏泽城区大面积被洪水倒灌。洪水过后,市委领导痛下决心,实施清淤治理河道。秋种刚近尾声,就组织全市百万民工开赴洙水河、洙赵新河进行水利大会战。平生没挖过河的我,也积极报名参加了洙赵新河的清淤施工。也就是这次挖河,妻子因一人带着三个孩子照顾不过来,年仅7岁的女儿王婧的右胳膊被烫伤,落下永久性的疤痕(若不参加这次施工,这事就有可能避免)。

鉴于以往挖河民工乘机动车屡出伤亡事故之教训,上级水利指挥部要求所有民工一律拉地排车步行到水利工地。我们将所需的柴草、面粉等物品装上车后,于1022日吃过早饭3人一辆车就向工地赶去。自家到郓城侯集乡杨庄水利工地,80多公里的路程,我们于第二天的傍晚就来到施工地点。在河滩内用塑料布搭好离地面高不足1米(一般为70厘米左右)的窝棚,棚内的湿地上铺些麦秸,就成为俗称“半阴半阳”地窖式的住所。然后,在河滩内再选一处背风向阳的土坡挖个灶炕放上锅,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馍,用筷子串上放进锅里蒸热,用面粉熬成面汤,就是我们民工的伙食。

比地委行署要求提前7天开工(1024日),天一直晴好,气候也温暖舒适。带工的每日从凌晨5点喊起床上工地,除早中饭时间为休息外,直到下午6点皆为施工时间.在工地,无论你是挖泥土装车,还是拉车爬河堤,均要使出全身的力气。尤如体力比赛,你追我赶紧张而又热烈。原计划半个月的工程经过7天的突击施工,眼看工程量已完成大半,再用几天光景工程便可全面完工。哪知,一进入11月份老天突然“变脸”,即刻下起雨来,由缓到急淅沥不停,一连下了近10天,还是没放晴,施工的进度受阻。

连续多日的降雨加上堤坝的溃口上游大量来水,河道内积水深达1米多,一时无法施工。而我们民工所住的窝棚也多数漏雨和灌水,夜间难以安眠。既使勉强维持也只是在湿漉漉的地上蹲着迷上一觉。尤其是从家中带来的馍和面粉都已用完,柴草已断,去村里买一次只能维持一两天。但没了吃的天气又冷实在难以支撑。尽管指挥部强调不准民工擅自离开工地回家,可仍有大批的民工都偷着返回。在没啥好法的情况下,我们也学着人家留下两人看窝棚,其他人都离开工地回到家中。三天后,上级又通知凡回家的民工必须返回工地施工。

赶回工地后,河道内的积水大多已被抽排,进行了正常的施工。但说来也怪,那年的天气好象专给人作对,连续多日又刮起了呼啸的北风,并夹杂着飞舞的雪花。虽然施工进度受到一定影响,但民工们还是顶风雪冒严寒,坚持施工一线。因我们所处的工段流沙多,后期淤泥严重,施工难度大。在老民工的指导下,采取了多次挖“龙沟”、“鱼刺沟”的方法,减少了河道积水量,也加快了施工进度,眼看工程任务完成了80%进入收尾阶段,一场大雪的降临再次阻滞了施工。连绵的阴雨加上冰雪的天寒地冻,让参加这次清淤的民工饱尝一次空前的艰难。因带的铺草少,工地上的窝棚潮湿阴冷,夜里常被冻得身体蜷缩一团。三餐饭菜也是吃个半拉就凉。用一位老民工的话说:“一辈子挖过那么多河,都没象洙赵新河这么费劲艰难!”

待天气放晴冰雪消融,河道内的积水再次猛涨,一时抽排困难,导致清淤再次停工。由于天气寒冷,没有柴草做饭,只得与其他民工一样再次回家去筹备物品。几天后,又接指挥部通知赶回工地。等河道的积水排完,气温也日渐回升,才接着进行施工。如此,那年的洙赵新河水利会战,共往返三次折腾,在百多华里的南北公路线上六次大穿行,历时40多天才算完工(从此每年的水利建设均改为机械施工)。经过这次的挖河体验,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生苦难的诠释。同时,也更明白了生活最终会造就一个人,苦难会教会人,即使摔倒破了腿,也要笑着在人前爬起来这样一个道理。 (未完待续)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72)| 评论(5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